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拌鞭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拌鞭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晚的元宵夜饭,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在农村是如何过元宵夜饭的?
我们现在过元宵节气氛很谈了,晚饭吃点元宵,去江边,河边滚冰。放鞭炮,烟花,看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小伙伴对这些不感兴趣,手机控!
在七,八十年代在农村过年非常热闹!吃完元宵晚饭,天黑了,家家有灯笼杆,灯笼里放上洋油灯或蜡烛点亮!院子里放几个用铁水桶冻的冰灯,冰灯内放入洋油灯或蜡烛点亮!院子里通亮!再用小灰或木锯末拌上洋油(煤油),柴油,从房门到大门外一堆一堆点亮!
以上是大人的事,对于小伙伴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们小伙伴拿着红纸灯笼或用罐头瓶里放上小蜡烛的小灯,高高兴兴这家窜那家,有时摔跤,灯笼着火了,罐头瓶碎了,会哭一鼻子!
我们大一点的小伙伴去河边滚冰!小一点的就在井沿边上滚冰,鞋蘸点水,沾块冰,有时两只鞋都沾上冰!家长看到会斥责的!因为一冬天就这一双鞋!要好好保护!
晚上还有拿着纸灯的大秧歌,这时候小伙伴们会叮着放鞭炮的地方,放过鞭炮没有爆炸的,捡回来自己放!每个小朋友都会揣着糖球,瓜子,我们会比一比谁的多,谁的好吃!
过去的时光飞快!现在农村,城镇过年!闹元宵都没有当年的气氛子!是进步了,还是玩的花样多了,我说不太清,总之现在气氛很谈!
即将迎来2018年的元宵佳节,记得在小时候元宵节可热闹了。特别是晚上,小伙伴们一起点着滴滴灯,放着起火,玩的别提有多高兴,我们农村娃最盼望的就是元宵夜饭了,妈妈会煮一锅热騰騰的元宵,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好热闹!
你能简单回忆一下小时候是怎样过大年初一的吗?(说的有趣点,与大家共享)?
说起小时过年,还真有点趣味!
那时家里很穷,衣服是补丁摞补丁,一件衣服不知穿多少年,不是大就是小。白面白米一年几乎吃不到,孩子盼的就是快点儿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白馍大肉。
我记得有一年,我还没有上学,年龄约在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吃罢除夕晚上的饺子,奶奶催我睡觉,说:"早点儿睡,明天早起拾炮"。
初一五更,奶奶从睡梦中我叫醒,"快点起来去拾炮"!我翻身坐起.,奶奶帮我穿好衣服,急忙跑出门外,天还未亮,可鞭炮声已不绝于耳。我,还有好多孩子.跟着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声响,走家串户,抢拾没有响,落捻的鞭炮。天亮了,鞭炮声渐渐稀落,我装了满满的两衣兜大大小小的鞭炮美滋滋的回家吃初一的饺子了!
饭罢,父亲领着我去给长辈们磕头,有叫爷爷奶奶的,有叫伯伯大娘的,有叫叔叔婶婶的,反正去了好家户,他们都会拿一些糖果给你装到兜里去!
最使我难忘的到了一个爷爷奶奶的家,他们无儿无女,孤苦零丁,但两位老人非常和善,特别的喜欢孩子们。当时去他家拜年的有几个大人和四五个孩子,我们向爷爷奶奶跪下磕罢头以后,爷爷从身上掏出几张一毛钱的票子,笑吟吟的对我们几个孩子说:"一溜(六)十三(Sa)缸,担二八斗糠,一个缸里是几斗糠?谁猜着了,给他一毛钱"!几个孩子面面相觑,谁也不知是几斗米康。这时我情急中,突然喊了一声:"是一斗糠"!实际上我也不知是几斗糠,竟然在情急中懵对了。爷爷夸我聪明,几个大人也夸我聪明,多年后我才弄明白是"一六,不是"一溜"!
这是我小时候在大年初一得到了一个"聪明"的孩子,有趣吧!
.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拌鞭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拌鞭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