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鞭炮舞音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鞭炮舞音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客家人如何过春节的呢?
客家人对过年是十分重视的,俗语可见一斑:有钱矛钱,回家过年。过年除了传统的放鞭炮、贴对联、发红色、舞龙狮、走亲戚等外,我们梅州兴宁多了一个赏灯节,正月初八起至二十各姓氏都会举行赏丁(灯)活动,日期各姓不同,错开时间是方便亲朋好友的相互窜门,本年度出生的男丁都要服从第一位(丁首)出生男丁的家庭安排,共同主持好活动,赏丁分为接丁,升灯,暖灯三个步骤,丁首事先定制好花灯,选好日子后,在赏灯节前几天召集全祖屋的人(旧时女子不参加)敲锣打鼓狮舞陪伴,把花灯接回厅堂放在八仙桌上,赏灯日由长者主持,男丁都要出一付灯带系在花灯上方,升灯开始长者说四句顺利的语言,在鞭炮和锣鼓声中把花灯升上厅堂上面,赏丁日亲朋好友集中聚餐,互相交流过去一年的情况,互通一下来年的打算,酒足饭饱后各自回来,再过几天就是暖灯了,暖灯就是在厅堂里摆放果品,大家高高兴兴后开启来年的工作。兴宁过年由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到正月二十日才结束,也是客家地区唯一有此风俗的地方,过去兴宁人出门做生意的人多,通过这个节景了解一下商机才是赏丁活动的真实目的,欢迎各位到兴宁观光旅游,享受客家风情带给你的快乐。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龙”在表演上有什么特色?
高龙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传统民俗舞蹈,是舞龙的一种,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龙造型奇特,舞龙技巧与传统滚龙迥异,汉阳高龙源于汉代"鱼龙曼衍"、形成于唐贞观之治时期。
汉阳高龙与其他舞龙所用之龙迥然不同,其龙头颈部及龙身剖面均为太极八卦造型,高龙造型奇特,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是分开的,呈切割式结构并非连成一体。
龙头高约五米,呈“乙”字造型,蕴含着人类旺盛的生命力。龙角粗壮,双眼浑圆,托起高龙龙头仰颈视之,只见龙鳞闪烁,龙须飘逸,龙嘴宽深,口内有龙珠滚动自如,且有响声,龙额正中镶嵌着一个“王”字,意为“龙中之王”。一根碗口粗的竹竿作为立骨贯穿其间,托举起来,高度在5至6米之间,重量一般在50斤以上,善舞者,甚至可以舞动百斤以上的龙头。龙身则是由12或13个太极八卦图形的灯节组成,龙尾的设计与一般扎制龙的形制大同小异。
武汉高龙的舞法与其他龙舞不同,属于竖式舞法,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高龙龙头由4到5人主宰中心表演,轮番上场,每人包揽一到两项绝活,所有灯节每轮跑动一次,穿插、游动,或圆场或半弧或平行,与锣鼓点同步,共同为龙头舞者助威。龙头始终呈昂扬之态,变幻出叩、扫、举、抖、顶、托等多种粗狂、潇洒的舞技。最厉害的一着,就是口衔齿托--将高龙主骨底含在口里,由下齿托住,双手撒开,双手击合,双膝跪地,前后左右跪磋。
每到一处,先由年长者手举灯领头吟诵,众持灯者"嘿嘿"呼应。有人将高龙龙头扛起、抖动,众灯节围龙头边跑边吼,以壮龙威。只见龙头高昂,灯节环绕,龙尾摇曳摆动。整条高龙活灵活现,通体透亮,配之锣鼓齐鸣,鞭炮炸响,场面宏大,气势壮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鞭炮舞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鞭炮舞音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