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鞭炮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鞭炮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爆竹的起源地
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第1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生于以驱逐瘟神。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肝,大概是将一只较长的竹竿竹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
中国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有一说法为江西的上栗,也有说法为湖南醴陵,,还有一种说法为湖南浏阳,三地方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最初,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趋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成为了一项娱乐活动,在古代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逢年过节时,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放爆竹、燃焰火,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一直到“鞭炮”,在鞭炮烟花之乡的江西省萍乡市的上栗及其临近地区,人们仍然将体积大、火药多和爆炸力强的单个鞭炮称为“爆竹”。
自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
扩展资料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中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革字旁的字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有:
1、鞍(ān),15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鞍马(ān mǎ) | 鞍勒(ān lè) | 鞍鞯(ān jiān) | 鞍甲(ān jiǎ) | 鞍韂(ān chàn) | 鞍鼻(ān bí) |
2、鞋(xié),15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登山鞋(dēng shān xié) | 棉拖鞋(mián tuō xié) | 皮鞋(pí xié) | 跑鞋(pǎo xié) | 套鞋(tào xié) | 球鞋(qiú xié) |
3、鞭(biān),18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鞭子(biān zi) | 鞭炮(biān pào) | 马鞭(mǎ biān) | 鞭挞(biān tà) | 鞭策(biān cè) | 鞭尸(biān shī) |
4、革(gé),9画,单一结构,部首:革
组词:改革(gǎi gé) | 变革(biàn gé) | 革新(gé xīn) | 革命(gé mìng) | 革职(gé zhí) | 斥革(chì gé) |
5、勒(lè),11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勾勒(gōu lè) | 勒索(lè suǒ) | 勒石(lè shí) | 勒兵(lè bīng) | 勒马(lè mǎ) | 敕勒(chì lè) |
6、勒(lēi),11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勒紧(lēi jǐn) |
7、靴(xuē),13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雨靴(yǔ xuē) | 靴子(xuē zi) | 脱靴(tuō xuē) | 皮靴(pí xuē) | 马靴(mǎ xuē) | 朝靴(cháo xuē) |
8、鞠(jū),17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鞠躬(jū gōng) | 鞠躬屏气(jū gōng bǐng qì) | 鞠躬尽力(jū gōng jìn lì) | 鞠为茂草(jū wéi mào cǎo) | 鞠旅陈师(jū lǚ chén shī) | 裒凶鞠顽(póu xiōng jū wán) |
9、靶(bǎ),13画,左右结构,部首:革
组词:靶心(bǎ xīn) | 靶场(bǎ chǎng) | 靶子(bǎ zi) | 抄靶子(chāo bǎ zi) | 靶台(bǎ tái) | 靶牌(bǎ pái)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鞭炮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鞭炮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