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炮弹引信,开花炮弹引信原理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花炮弹引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开花炮弹引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战炮弹引信是什么炸药?炮弹引信是什么构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投入使用,使战争变得更加惨烈,也成为战后士兵们的噩梦,那时炮弹一般都比较大,定位在射程和威力的角度,由于军工科技还不那么发达,炮弹引信一般为机械式触发型,由击针、火帽、雷管、传爆药和保险机构等组成,炮弹只有在碰到目标或地面时,经过击针撞击火帽、火帽点燃雷管、雷管引着传爆药、传爆药引燃炮壳内部TNT等一系列过程才会爆炸。

开花炮弹引信,开花炮弹引信原理图



为什么会出现哑弹,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作用原理单一。触发式机械引信必须触碰到目标或物体才能正常工作,对目标撞击力度要求较高,目标过硬或过软都会影响引信正常工作。二是生产时间紧迫。战争时期装备供应是打赢战争的根本,因此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效率、成品数量要求很高,一战时期弹药消耗数量惊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会战,这场一年多的战役,德法双方大概消耗超过4000万发的炮弹)。在如此多的需求下,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三是运输过程受损。为确保运输安全,一般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引信和弹体分离,使用前在进行结合。在战争时期,由于运输工具、人员和道路等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内部损坏,外表无样的情况。





目前,引信已向着机电触发引信、光引信、红外引信、静电引信、磁引信、灵巧引信和智能引信等方面发展,适应不同弹种的需要。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次大战是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的第一次世界级规模的大战役,那个时候的炮弹普遍为两种,一种是碰炸引信,一种是延时引信。碰炸引信顾名思义就是炮弹被发射之后,炮弹顶部撞击地面后发生瞬间爆炸,而延时引信则是在炮弹被发射出跑堂之后,炮弹内的引信就被激活了,等到炮弹飞行至步兵上空的时候,引信击发发生爆炸。

由于这个时代工业革命刚刚兴起,虽然对于轮船火车这类大型工业载具还比较可靠,但是精密机械加工却非常的糟糕,那个时候之所以出现许许多多的哑弹情况,基本上都是引信加工不过关,其实不仅是炮弹,一战期间的鱼雷性能同样不可靠,明明鱼雷已经撞在了船上,但很多时候也不会发生爆炸,这种情况直到二战初期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二战开始的初期,飞机在攻击舰船的时候会使用炸弹与鱼雷混合模式发起攻击,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引信非常的不可靠。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研制出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

二战时期德国人也研发了近炸引信,但是他们的研发思路与美国人却截然不同。

美国人研究近炸引信是走的电子管小型化与频敏捷变电阻(晶体管的前身)组成的主动式近炸引信,既近炸引信在工作状态下主动发射无线电信号在炮弹接近目的时接通起爆电路。

这种引信的难点是电子管小型化与能经受强大的重力过载以及频敏捷变电阻的制造难度,以当年的科研水准也只有美国佬能作到,当年美国人付出了4年与上亿美元的投入(值现在的数十亿美元)。

而德国人由于当年的国力已经是无法承受主动式近炸引信的研发投入,他们采取了了无线电半主动近炸引信工作原理方式,既雷达照射目标的同时无线电近炸引信在接近目标时当接收目标反射雷达波的强度达到了确定值时引信起爆。

这种引信工作原理与制造简单零部件少,对电子管小型化不那么苛求。但是这种引信体积比较犬只能用于88㎜以上的弹药,而且研制成功时已经是1944年底了已经是不可能影响战争进程了。


德国研近炸引信的努力直到1941年左右被希特勒的命令中断后,才在战争结束时开发无线电近炸引信。盟军在战场上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效果很好,最显著的是对V1巡航导弹的攻击,这是非常成功的。美国人非常担心德国人逆向设计无线电近程引信,起初由于担心哑弹被缴获,他们不会允许在敌人控制的领土上使用这种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后来被用来对付地面目标,具有毁灭性的效果,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明之一。

德国防空部队将火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依靠定时引信,定时引信在预定高度爆炸,希望并期望炮弹碎片能摧毁迎面而来的敌机。如果德国人在他们的防空炮弹上安装了近程引信,那么这大概会使高射炮更加有效,因为一旦探测到轰炸机的存在,引信本身就会引爆炮弹。

很明显,盟军已经亲眼目睹了近程引信炮弹对快速移动的目标有多么有效,如果德国发展了自己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他们会更加担心慢自己飞行缓慢速的四发轰炸机的安全。

无论如何,德国人曾经开发一整套近炸引信技术。到1945年,他们已经准备好生产,但是来得太晚了。此外,德国人不知道无线电近炸引信有多可靠。大多数近炸引信是为导弹/火箭设计的,这与炮弹大不相同。

美国已经制定了针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反措施——无线电干扰,对抗他们自己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效果相当好,但是德国炮弹的效果不同,德国有高射炮静电近炸引信。

此外,当德国人停止使用弹幕战术,即轰炸目标上方的一个假想的盒子时,他们的高射炮效能大大提高。

德国人的看法是,这些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最佳用途将是用于防空导弹,因为导弹弹头比其他高射炮炮弹大得多,而且在研发中更容易。

炮弹射出过程中受很大的冲击力不爆炸,落地后才爆炸,这是什么原理?

炮弹射出时受到的冲击力虽然很大,但发射时,炮弹引信的保险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引信无法被触发,所以炮弹也不会爆炸。

而发射过程中,有的炮弹采用惯性解锁、有的采用弹体旋转的离心力解锁,不管怎样,只有解锁之后,引信触地才会引发炮弹爆炸。

如上图,发射前击针簧(20)顶住击针(19),击针无法撞击火帽(18)。同时弹簧(6)顶住惯性体(8)和雷管(10)是分开的,所以炮弹很安全,不会爆炸。

而发射时,在惯性作用下,惯性体带动火帽、惯性筒一同后座,接触雷管。此时保险爪挂住侧壁,火帽和雷管就结合为一体,引信解锁。

炮弹接触地面时,击针撞击火帽,引爆雷管,进而炮弹爆炸。

这种引信使用过程中有两种用法:瞬发引信,惯性延迟引信

如果用于杀伤步兵,需要瞬发引信。发射前拿掉保险帽,接触地面的一瞬间,地面推动击针撞击火帽引爆。

如果需要深入掩体破坏,需要惯性延迟引信,此时保留保险帽。触地后由于保险帽的保护,地面无法接触击针。惯性体在惯性作用下前进,撞击击针,从而引爆炮弹。

因为炮弹想要爆炸,必须要有引信。另外一点,现在所使用的炸药,大多性质较为稳定,有的对于摩擦、震动等都不敏感。即使是受到枪击,也不容易爆炸,甚至遇到明火都不会爆炸,而是缓慢的燃烧。

炮弹引信

引信是用来引发武器内装药爆炸的重要装置,它相当于一个控制武器何时爆炸的开关。如果说武器没有引信或者说引信没办法正常发挥作用的话,就算武器内的装药有着毁天灭地的威力,这样的武器也无法正常起爆,只能个摆设。

引信一般会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设计:1.设计与结构的简单化。2.对武器外型的影响程度小。3.制造成本必须经济。4.结构紧致以利安装于武器系统内。5.储藏、运输和装卸简单方便。6.安全性较好。7.对武器射击或发射时所产生的额外力量有足够的保护。8.可靠性佳,不易失效。

引信安装在炮弹弹头顶端

引信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时间引信、触发引信和近发引信。

时间引信,是利用机械、电子、烟火、化学、辐射或其他方式计量时间,一旦达到预定时间,便启动引爆武器内的装药。

触发引信,是一种需要与目标的直接碰撞,进而引爆装药的引信。根据实际情况(分弹药类型,例如高爆弹或者穿甲弹等),触发引信可分为弹尖引爆触发引信(一碰就炸)、弹底引爆触发引信(碰撞后还需一定时间才会炸)和弹尖激发弹底引爆触发引信(碰撞后还需一定时间才会炸)。

安装引信的105毫米炮弹

近发引信,是一种在武器还没有与目标接触的情况下(在目标附近),就会引爆装药以获得最大摧毁能力的引信。这种引信可以按照目标特性,例如反射无线电信号、感应磁场、截断光波、制造压力或产生音波等来细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静磁式近发引信、声波式近发引信、静电式近发引信、压力式近发引信和光学式近发引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花炮弹引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花炮弹引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