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烟花爆竹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烟花爆竹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年放烟花视频的文案?
1.璀璨烟花,绽放新年的喜悦!在春节这个温馨的时刻,绚烂的烟花绽放于夜空,为家人和朋友带来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刻的到来,享受烟花绽放的瞬间美丽与感动。
2.烟花绽放,映照着新年的希望与梦想;鞭炮齐鸣,响彻了岁月的过往与未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愿你的笑容如烟花般灿烂,生活如鞭炮般热闹,幸福永远伴随着你。
燃放烟花爆竹真的能杀灭新冠病毒吗?
燃放烟花爆竹不可能杀灭新冠病毒。但我国在大的节庆日时,应该有组织,有规划,有防控的燃放烟花爆竹,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喜庆的象征!特别是过春节,正月十五和国庆日,要大放,多放才有气氛!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弄清鞭炮的由来。
据考证,放爆竹起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当然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古代人民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故称“爆竹”。
相传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宋开始,火药大量使用,加之纸张的发明,逐渐演化成现在的鞭炮,而取代古时的“爆竹”。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可见,在节日放爆竹,放鞭炮确实是以驱除瘟神恶鬼为目的,但方式并是通过硫磺杀死病毒,而是通过声音驱赶。
因为古人早期根本没有发现硫磺硝石,也没发明火药。而发明后也主要是用了紧裹的火药燃烧后,炸裂发声的作用,随之产生的硫磺味只是副产品。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硫磺是否能有效阻止疫情。
唐宋开始,硝石,火药开始大量用于制作节日爆竹,年节放爆竹也成为习俗。
但唐宋时期,瘟疫不绝于志书,史书中往往出现有如“贞观十年,关内、河东大疫”“江南频年多疾疫”的表述。
金元之际鼠疫大流行。
明代疫病更为频繁,约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数量巨大。嘉靖、万历年间,北京经常发生大疫情,“京师饥且疫。”崇祯年间华北山西发生鼠疫,崇祯十六年疫情更是严重,至“死者数百万。”
清代疫情频发,1910年,清末东北发生大鼠疫,这次鼠疫死亡人数超过六万。
1918年,中国曾经暴发过一次严重的肺鼠疫。
1932年陕西的霍乱几乎遍布全国,据粗略统计,共有23个省市、306个城市出现疫情。
抗战时期的根据地也发生了大的疫情,其中发病最多、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是疟疾。有人估算,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人民发病数为4000余万人,死亡人数上百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因疫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这主要的功劳不是年节放鞭炮,硫磺杀毒。主要的功劳是新中国开展的防疫工作。当时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发起爱国卫生运动等全民运动防治各类疫情。
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
可见,过年放鞭炮,硫磺杀病毒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决定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烟花爆竹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烟花爆竹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