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烟花爆竹 烟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烟花爆竹 烟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放鞭炮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
一响鞭炮大约有火药1克,假设硫磺大约有50%,炭黑有50%。
5000响鞭炮就会有2500克硫磺和2500克炭黑,
产生的CO2(二氧化碳)有
2500*(44/12)=9166g,
产生SO2(二氧化硫)有2500*(64/32)=5000克
放烟花可以杀死空气的细菌么?
只是谣传小道消息,没有科学依据。放烟花不可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因为烟花是由火药,琉化纳等成分组成,通过点燃能发出各种图案,只是供人们观赏,说烟花能杀空气中细菌,很牵强。
鞭炮产生烟雾含有硫磺吗?
是的,鞭炮在燃烧时会产生烟雾,而其中的烟雾中确实含有硫磺。鞭炮的燃料中常常添加硫磺,而在燃烧时,硫磺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从而形成烟雾。这也是为什么放鞭炮时会有浓烈的硫磺味道的原因。然而,由于硫磺对环境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一些地方已经禁止使用含有硫磺的鞭炮,而改用环保的无硫鞭炮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燃放炮竹烟花产生的烟雾,对空气中的病毒到底有没有抑制作用?
鞭炮声声除旧岁!这是祖先定下的规炬,硫磺是可以驱毒的,并且-蛇都很怕。正月十五是用鞭子驱邪防疫病的,而且玩草龙,赶毛狗,希望新年无病无疾,其实老祖宗已经为我们规划好了,放鞭炮,赶年兽,人的精神也鼓午,有决心。安全措施要到位,只要你准我放鞭,我就可战胜一\放鞭子,对人人都有好处!
好的,我来了
一、梳理论点
其论点:“因为烟花爆竹被禁了,所以有不明病毒引发传染病的流行”
可能有常识的朋友已经开始骂了,别急,他的文章可是获得了10万+浏览,2.0万在看,文化人要讲道理,我们来用科学的方式分析下这整篇文章蠢在哪里
(原文章没有明确说明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撰写人自己都没弄明白,也可能是时差的原因,所以先假设他说的“不明病毒”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二、审视因果关系
- 新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可能是病毒变异、新病原体进化机制、宿主调节机制...
- 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可能是气候变化(温度与湿度...)、社会因素(人口发展、抗生素滥用...)、经济活动(资源开采、与宿主接触...)、生活方式(个人卫生...)等原因,所以烟花爆竹引发传染病流行肯定不是唯一因素
- 既然是传染病,那必定有传染源,目前官方都不明确传染源,何来因为烟花爆竹引发
如此可知,所以此人观点和论据毫无真正的因果关系,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参考文献:《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编号1001-5248(2008)03-0157-03
三、文章各个段落逐一分析
此处论述全在提问,最后反问“这里面难道没有一点科学的道理吗?”,改为陈述句“这里面有科学道理”,而科学道理在哪并没有给出论证,因为“举证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此处不攻自破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配药时被发明了出来,就是药了吗?陈述错误事实,属于实质谬误
“火药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为了防病治病”。此处自问自答,后文给出的论据是瘟疫的流行,而他并没有给出答案“当时火药是否治好了瘟疫?”。论点论据未形成关联性,属于张冠李戴
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的那叫流感!! /笑死人了
瘟疫会持续数年无法消除。此为陈述错误事实+使用不恰当词语,属于非形式谬误
可参考wiki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8%9F%E7%96%AB
二氧化硫微溶于水,产生二氧化硫水溶液,即亚硫酸盐(什么?和空气中的水‘H2O分子’反应?吸入一定的亚硫酸分子会中毒致死的,好哥哥)陈述错误事实,属于实质谬误
稀硫酸气溶胶?对不起,医学界根本没有这个名词。使用了不恰当词语,属于言词谬误
所以王安石留下的“火药密码"在哪里?依然没有做论述,而是在诗的结尾再次强调了论点,用自己的论点论证自己的论点,属于循环论证谬误
四、正文的名词解释
举证责任(法律):谁主张,谁举证。A主张B,C不能证明B是错的,并不代表A主张的是对的,A必须证明B是正确的,B才能成立
张冠李戴:有时候,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
形式谬误:泛指因不恰当的推论结构所造成的谬误
言词谬误:泛指各种因自然语言语意不明确而形成的推理谬误
实质谬误:泛指各种推理结构正确,但论证前提不能恰当支持结论所造成的谬误
逻辑谬误:形式谬误+言词谬误,可借由语义、语用分析及符号化揭露此类谬误
非形式谬误:形式谬误以外的其他谬误统称非形式谬误,含括了所有不能纯粹由符号化逻辑系统揭露的谬误
附:本人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和辩手,如果有哪处论述不当或用词错误,欢迎反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烟花爆竹 烟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烟花爆竹 烟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